如何防治Access宏病毒的通用技巧
时 间:2015-03-27 08:28:25
作 者:天极网软件频道 ID:24010 城市:江阴
摘 要:宏病毒威胁着电脑中的数据,一旦打开带有宏病毒的文档,其中的宏就会被执行,于是宏病毒就会被激活,转移到计算机上,并驻留在Normal模板上。从此以后,所有自动保存的文档都会“感染”上这种宏病毒,而且如果其他用户打开了感染病毒的文档,宏病毒又会转移到他的计算机上。可见宏病毒的传播在人们的不经意间就完成了,宏病毒对电脑毕竟是有危害的,所以我们还是要尽量去防治Access宏病毒。
本文从技巧到解决方案来逐步介绍利用Access的安全特性及良好习惯防治Access宏病毒的技巧
正 文:
防病毒通用技巧
保持防病毒软件随时更新非常重要。新病毒每天出现,防病毒厂商也通过网络、BBS等载体不断推出最新的病毒资料库和软件,所以一个重视安全的用户,应当保证一个合适的频率不断更新自己的防病毒软件,不与不可靠的人或系统共享数据库,不从网络上下载或使用来历不明的Access数据库,是有效防治Access病毒的方法。
微软未来的解决方案
熟悉Word 97、office/9.shtml' target='_blank' class='article'>Excel 97的用户都知道,在打开一个含有宏的文档或工作簿时,Word和Excel都会提示:“该文件中包含宏,是否运行宏”。这是因为在95版的软件中开始大量出现宏病毒,所以在97版中增加了这一报警功能。Access病毒以前一直没有出现过,Access 97中就没有提供这一功能,微软将在新版Access中提供这一功能。
使用Access安全特性预防病毒
数据库安全有两个选项:数据库密码保护、用户级安全性。
1.数据库密码保护:
可给数据库加上密码,步骤如下:
(1)以独占方式打开数据库。
(2)在“工具”选单中选择“安全”,然后选择“设置数据库密码”。
(3)输入并校验密码。
此后,要打开数据库,必须输入正确的密码。而病毒要想感染一个加了密码保护的数据库,Access的安全特性就会提示用户输入密码,警觉的用户此时就会察觉这是异常操作,在口令输入对话框中选择“取消”就不会打开数据库,从而防止了病毒感染。
2.用户级安全性:
使用用户级安全性可给不同组的用户赋予不同的权限。操作方法如下:
(1)使用“工作组管理员”程序创建并连接一个工作组文件。该程序一般位于\Program Files\Microsoft Office目录中,快捷方式名为“MS Access Workgroup Administrator”。
(2)新建一个用户,把该用户加到管理员组中。
(3)从管理员组中移去管理员账号。
(4)给新建的管理员组中的用户分配密码,强制他登录时必须使用密码。
(5)重启Access,以这个新管理员用户身份登录。
(6)运行“用户级安全性向导”,新建一个数据库,并把所有的对象都拷贝到新数据库中。
现在,你就拥有了一个具有安全防护的数据库。可以通过安全对话框向其中增加用户和组,分配适当的权限。此后,如果从网络上下载了可能含毒的数据库,可以使用默认工作组文件打开这个数据库,即使真的有毒,含毒数据库中的病毒也没有足够的权限感染加了安全防护的数据库。这样做您的数据库就是非常安全了,宏病毒就无容身之处啦。
Access软件网官方交流QQ群 (群号:54525238) Access源码网店
常见问答:
技术分类:
源码示例
- 【源码QQ群号19834647...(12.17)
- Access对子窗体数据进行批...(10.30)
- 最精简的组合框行来源数据快速输...(10.25)
- Access仿平台的多值选择器...(10.24)
- 【Access日期区间段查询】...(10.22)
- 【Access源码示例】VBA...(10.12)
- Access累乘示例,Acce...(10.09)
- 数值8.88,把整数8去掉,转...(10.08)
- 【Access自定义函数】一个...(09.30)
- 【Access选项卡示例】Ac...(09.09)
学习心得
最新文章
- Access判断多条明细的配方或订...(11.30)
- 如何让后台数据库在局域网共享时,且...(11.29)
- 【Access月初月末日期设置方法...(11.29)
- 【Access IIF函数嵌套示例...(11.26)
- Access快速开发平台--使用组...(11.25)
- Access快速开发平台--对上传...(11.22)
- Access快速开发平台企业版--...(11.18)
- 不会用多表联合查询,多表查询没结果...(11.16)
- 【案例分享】主键字段值含有不间断空...(11.16)
- Access快速开发平台--后台D...(11.1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