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ccess开发培训
网站公告
·Access专家课堂QQ群号:151711184    ·Access快速开发平台下载地址及教程    ·欢迎加入Access专家课堂微信群!    ·如何快速搜索本站文章|示例|资料    
您的位置: 首页 > 技术文章 > 程序人生

我对ACCESS的理解和学习方法

时 间:2016-03-06 04:27:41
作 者:糊涂   ID:46365  城市:北京
摘 要:对比其他数据库管理系统,综合工作中的使用情况,说说我对ACCESS的理解和学习方法
正 文:

   工作中,断断续续用到ACCESS,不是很精通,有一些心得希望和大家交流一下。
ACCESS是一个中小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,和一些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相比,它的安全性,库的数据容量,事务控制,数据吞吐等相对较差。
   但是,对于不是在基于大型数据库的复杂项目中工作的人来说,掌握ACCESS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。它小巧,便于移植,开发速度超级快的特点,是其他数据库无法比拟的。我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总结如下:
   1、强大的多源异构数据源链接导入功能,便于快速便捷的数据分析
   工作中,经常有大量的EXCEL表格,有些表格数据要进行分类统计分析,有时需要把几个XLSX(或XLS)文件综合一起分析其中数据。灵活性大大降低。如果我们打开ACCESS,把这些EXCEL表格链接到随便建立的一个ACCESS数据库里,用数据库的SQL命令就可以联合查询,分组统计,分析结果并把主要字段的数据提取出来。这样对工作的效率会非常之高。
   ACCESS不光可以轻易的把EXCEL表的数据链接进来,其他多种数据源的数据也可以很方便的链接或导入进来,如txt文档,MSsql server数据库,Oracle数据库。工作中,我们可以把各种系统的后台数据库关键表的数据导入到一个新建的ACCESS数据库中,对他们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,既不影响原系统的运作,又可以用到ACCESS可视化的查询功能得到一个丰富的结果。
   2、快速的开发功能
   ACCESS的表创建和界面开发功能在所有的开发工具中,无疑是最快的工具之一。在一些数据库项目的开始阶段,特别是需求分析阶段,我们可以用ACCESS快速把系统搭建起来,交给客户初步体验项目系统的结构和功能。以便不断完善和挖掘需求,直到客户满意为止。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项目返工的风险。
   3、个人或部门小型系统的自由定制。
   很多时候,我们在工作中越来越迫切需要一个小的系统来辅助我们的工作,以便提高效率。交给外边的人来做,一是他们不很熟悉我们工作的业务流程,二是后续的新需求和维护来来回回非常麻烦。用ACCESS可以很快的搭建一个系统,边工作边完善。他的小巧和移植方便特性使我们可以把他拷进U盘里,随身携带,随时使用。


   所以,学习ACCESS,我觉得有这几个要点:

   1、不要深入追究系统的复杂性,特别是对VBA的深入研究。ACCESS的特性就是小,快,方便。拿它做大型系统恰恰违背了这个工具的特性,好比杀鸡刀宰牛,事倍功半。一旦数据量达到一个峰值,ACCESS会效率低下,还得费劲的移植到大型数据库上,前端还得做调整,非常麻烦。

     ACCESS自带的示例和模版就有很好的说服力,代码基本没有,但业务处理一点也没有问题。

   2、主要精力要放在数据库的构建中,面对一个项目,不断锻炼关系数据库的设计范式原则的掌握:
   (1)清晰了解业务逻辑,对数据表来源的实体要充分分析,比如一份员工履历资料,在人力资源系统中,就对应三个基本表:基本情况表,社会关系表,工作履历表。但在一个销售系统中,仅基本情况表就够用了。
   (2)在全局数据库的设计中,主键与外键的设计,占有重要地位;主键是实体的高度抽象,主键与外键的配对,表示实体之间的连接。实体之间的连接映射了真实世界中人员的工作和业务的运转。
   (3)基本表特性:原子性(字段不可再分);原始性(原始数据);演绎性(由基本表可派生所有需要的数据);稳定性(表结构稳定,记录要长期保存)。
   (4)尽量满足关系数据库的第三范式。
   3、深入掌握SQL语言,特别是一些复杂的查询。比如这么一个案例:在图书管理系统中,要二次开发一个排架子系统。书架表,图书基本信息表,图书分类表。图书馆5个楼层,每个楼层80个书架,每个书架两面放书,每面书架有6层可以放书。要把书都按分类放到书架上,并针对不同分类的书将来采购量的不同留出足够的空间,以减少挪动书。这就需要过硬的SQL分析和查询功力,生成一个排架的视图。
   4、多用ACCESS,只有多用才能熟练掌握。


以上是我对ACCESS的理解,希望老师们批评指正。


Access软件网官方交流QQ群 (群号:54525238)       Access源码网店

常见问答:

技术分类:

相关资源:

专栏作家

关于我们 | 服务条款 | 在线投稿 | 友情链接 | 网站统计 | 网站帮助